移动测速是怎么测速的?

移动测速是指使用可移动的测速仪,自由调节方向,从不同的方向对超速车辆进行拍摄,达到测速目的。移动测速是相对于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的另一种测速方式,具有灵活性强、覆盖面广等特点。

移动测速是怎么测速的?

移动测速的流程

移动测速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  1. 测速车辆的选择和部署

测速车辆一般采用警车或其他车辆改装而成,车内配备移动测速仪。测速车辆会被部署在道路的不同位置,以便对多个方向的车辆进行测速。

  1. 移动测速仪的使用

移动测速仪主要采用雷达测速方式,通过测量车辆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差来计算车速。移动测速仪还会配备相机,用于拍摄超速车辆的车牌号码。

  1. 超速车辆的抓拍

如果移动测速仪检测到车辆超速,会自动拍摄车辆的车牌号码。拍摄到的车牌号码会被传输到交通管理部门,用于后续的处罚。

移动测速的特点

移动测速具有以下特点:

  • 灵活性强:移动测速仪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部署,可以对道路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速。
  • 覆盖面广:移动测速可以覆盖更多的道路,提高了对超速车辆的管控力度。
  • 防范性强:移动测速无法预测,可以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。

移动测速的注意事项

移动测速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,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:

  • 移动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,如天气、车辆的遮挡等。
  • 移动测速仪的拍摄角度可能无法满足取证要求,如无法拍摄到车辆的车牌号码等。

结语

移动测速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,可以有效减少超速行为,保障道路交通安全。驾驶员在驾车时应注意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超速行驶。

(0)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ppm188
人工在线解答各类疑问
在线时间:9:30-21:30